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发生?
2024-06-08 【 字体:大 中 小 】
【任君评说】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通货紧缩的认定,CPI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中国CPI并没有出现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所以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通货膨胀率偏低,应引起警惕。
任寿根
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美国在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过通货紧缩,1896年平均物价水平比1880年低23%,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的通货紧缩则反映了美国经济已经陷入大萧条。日本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出现长期的通货紧缩或至少是超低的通货膨胀率,陷入长达超过30年的经济衰退。可见通货紧缩与大萧条、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当一国经济发生通货紧缩时,该国经济以及居民财富增长等方面会表现很差。此外,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对债务人不利。
有人说,2023年中国可能又要进入通货紧缩时期了。为什么有人持通货紧缩的观点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3月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1月至3月CPI同比上涨1.3%;3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这与英美等国的物价情况形成反差。美国2023年3月CPI同比增长5%,其中主要源自住房租金等上涨。英国2023年3月CPI同比涨幅为10.1%,主要源于工资增长超过了6%、食品和非酒精饮料通胀率超过了19%(1977年以来最高水平)以及住房租金、电力、天然气等价格上涨,而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为面包、巧克力、糖果和热饮的成本创纪录上涨所致。德国2023年3月的通胀率尽管低于1月和2月的数据,但仍然达到了7.4%。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通货紧缩的认定,CPI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中国CPI并没有出现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所以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通货膨胀率偏低,应引起警惕。
按道理,中国第一季度通胀率不会偏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为输入型通胀,即境外发生通货膨胀,引起进口原材料和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境内发生通胀。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等经济体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中国不仅没有发生输入型通胀,而且通胀率偏低。此外,按照货币数量论,中国的通胀率也不会偏低。自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23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_[2])余额突破28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这是连续3个月M_[2]同比增长超过12%,创近七年新高。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的学者为法国重商主义学者鲍丁,而18世纪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为货币数量论集大成者,建立了货币数量论的完整体系。休谟把经济变量分为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两类,可称之为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是指用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真实变量是指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根据古典二分法,货币不影响真实变量,这叫货币中性。马歇尔、庇古和费雪继承和发展了货币数量论,进一步揭示了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里德曼完全接受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假说,并成为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费里德曼继承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衣钵,指出从长期看货币大量供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持续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2023年第一季度货币供给量较大,相应该季度的通胀率应该较高,但实际通胀率偏低。对于这种现象,货币数量论已无法解释。
自次贷危机至2022年年底,同样也发生了类似的无法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解释的经济现象。新兴货币数量论将经济体系划分为实体经济体系和泡沫经济体系,并依据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经济分离理论(实体经济与泡沫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起发生了分离,已形成各自循环的局面),进而指出,在泡沫经济繁荣时期,大量货币进入楼市、股市等,即楼市、股市等吸纳了大量货币,而房价上涨、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不计入CPI,所以,尽管自次贷危机之后,大量货币被供应,但通胀率并不高。
但新货币数量论以及德鲁克的经济分离理论已经解释不通中国2023年第一季度通胀率偏低的情况了。依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52.8%,土地增值税下降18.7%。这说明资金未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流入楼市、股市等泡沫经济领域。资金是不是流向了消费领域了呢?2023年第一季度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了23.3%,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了22.2%,其中国内消费税实质上是一种特别消费税,主要在一定的环节针对烟、酒、贵重首饰等特定消费品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个侧面说明资金没有大规模进入消费领域。资金也没有大规模流向境外,因为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未出现大幅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未出现大幅减少。
那钱去哪里了?资金被企业和居民存起来了。2023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近10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近130万亿元,人均存款突破9万元。
为什么企业和居民都把钱存起来?核心的问题是预期问题。凯恩斯提出储蓄等于投资。其逻辑在于,从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储蓄;从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据此得出:储蓄=投资。这里隐含一个重要假定,即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但当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时、当投资者缺乏信心时,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大量资金将沉淀在银行中,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和萧条,通货紧缩就会发生。由于美国和瑞士出现银行危机,中国企业和居民对外部经济环境存在担忧,对未来的预期不佳,将大量资金存储在银行。
怎么彻底改变企业和居民预期呢?关键在于要毫不动摇地实施以内循环为主导的双循环战略。
(作者系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国务院国资委将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


揭秘涨停丨净利润预增最高410%,这只建材概念股封单资金近6亿元


和评理|罔顾事实、只为“造势”:美国政客的“关税瘾”,得治


司马南:美国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之一,这么说绝不为过


观点如果没有人形机器人,人类将被 AI 统治 机器人公司 Figu


广州东部低空服务管理平台启动上线,实现空域资源可视化


巴西中企协发起巴西南部暴雨灾害赈灾倡议


德邦证券:维持理想汽车-W(02015)“买入”评级 期待首款纯电车型MEGA上市


新款吉利帝豪申报图 造型细节微调


什么情况?中信中金等券商纷纷公告,这类产品再延期一年


不可放任电商虚假宣传


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4个基点至452%,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雅诗兰黛集团新任CEO:中国市场非常具有代表性且变化迅速


超百轮竞价!这两大央企联手在京抢地


农发行发行首只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主题绿色债券


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原来都是食物不耐受惹的祸!_儿童_乳糖_影响


这几种“颠覆三观”的水果,很多人都没听过,全部见过的人很幸运_口感_果肉_味觉


马斯克,突传重磅


A股反弹!沪指站上3200点,近5000股飘红


突发消息!美军一架MQ-9“死神”无人机坠毁 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