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通货紧缩发生?
2024-06-08 【 字体:大 中 小 】
【任君评说】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通货紧缩的认定,CPI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中国CPI并没有出现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所以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通货膨胀率偏低,应引起警惕。
任寿根
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美国在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过通货紧缩,1896年平均物价水平比1880年低23%,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的通货紧缩则反映了美国经济已经陷入大萧条。日本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出现长期的通货紧缩或至少是超低的通货膨胀率,陷入长达超过30年的经济衰退。可见通货紧缩与大萧条、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当一国经济发生通货紧缩时,该国经济以及居民财富增长等方面会表现很差。此外,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对债务人不利。
有人说,2023年中国可能又要进入通货紧缩时期了。为什么有人持通货紧缩的观点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3月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1月至3月CPI同比上涨1.3%;3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这与英美等国的物价情况形成反差。美国2023年3月CPI同比增长5%,其中主要源自住房租金等上涨。英国2023年3月CPI同比涨幅为10.1%,主要源于工资增长超过了6%、食品和非酒精饮料通胀率超过了19%(1977年以来最高水平)以及住房租金、电力、天然气等价格上涨,而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为面包、巧克力、糖果和热饮的成本创纪录上涨所致。德国2023年3月的通胀率尽管低于1月和2月的数据,但仍然达到了7.4%。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通货紧缩的认定,CPI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就是通货紧缩。中国CPI并没有出现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所以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通货膨胀率偏低,应引起警惕。
按道理,中国第一季度通胀率不会偏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为输入型通胀,即境外发生通货膨胀,引起进口原材料和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境内发生通胀。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等经济体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中国不仅没有发生输入型通胀,而且通胀率偏低。此外,按照货币数量论,中国的通胀率也不会偏低。自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23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_[2])余额突破28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这是连续3个月M_[2]同比增长超过12%,创近七年新高。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的学者为法国重商主义学者鲍丁,而18世纪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为货币数量论集大成者,建立了货币数量论的完整体系。休谟把经济变量分为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两类,可称之为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是指用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真实变量是指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根据古典二分法,货币不影响真实变量,这叫货币中性。马歇尔、庇古和费雪继承和发展了货币数量论,进一步揭示了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里德曼完全接受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假说,并成为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费里德曼继承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衣钵,指出从长期看货币大量供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持续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2023年第一季度货币供给量较大,相应该季度的通胀率应该较高,但实际通胀率偏低。对于这种现象,货币数量论已无法解释。
自次贷危机至2022年年底,同样也发生了类似的无法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解释的经济现象。新兴货币数量论将经济体系划分为实体经济体系和泡沫经济体系,并依据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经济分离理论(实体经济与泡沫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起发生了分离,已形成各自循环的局面),进而指出,在泡沫经济繁荣时期,大量货币进入楼市、股市等,即楼市、股市等吸纳了大量货币,而房价上涨、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不计入CPI,所以,尽管自次贷危机之后,大量货币被供应,但通胀率并不高。
但新货币数量论以及德鲁克的经济分离理论已经解释不通中国2023年第一季度通胀率偏低的情况了。依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52.8%,土地增值税下降18.7%。这说明资金未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流入楼市、股市等泡沫经济领域。资金是不是流向了消费领域了呢?2023年第一季度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了23.3%,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了22.2%,其中国内消费税实质上是一种特别消费税,主要在一定的环节针对烟、酒、贵重首饰等特定消费品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个侧面说明资金没有大规模进入消费领域。资金也没有大规模流向境外,因为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未出现大幅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未出现大幅减少。
那钱去哪里了?资金被企业和居民存起来了。2023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近10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近130万亿元,人均存款突破9万元。
为什么企业和居民都把钱存起来?核心的问题是预期问题。凯恩斯提出储蓄等于投资。其逻辑在于,从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储蓄;从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据此得出:储蓄=投资。这里隐含一个重要假定,即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但当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时、当投资者缺乏信心时,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大量资金将沉淀在银行中,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和萧条,通货紧缩就会发生。由于美国和瑞士出现银行危机,中国企业和居民对外部经济环境存在担忧,对未来的预期不佳,将大量资金存储在银行。
怎么彻底改变企业和居民预期呢?关键在于要毫不动摇地实施以内循环为主导的双循环战略。
(作者系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拜登总统经济政策特别助理将领导政府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


探索股票投资:哪里可以买到股票?


郑糖期价延续升势 ST南糖等概念股大涨


炮制“山东19万文科考生滑档”谣言者被抓,系推销教培业务


股票配资前景广阔,把握机遇赢未来


凡人微光|舌尖上的年味


盈立证券官网:深度解读与投资策略指南


创业黑马(300688SZ)发布上半年业绩,净亏损335948万元


宁夏同心:温棚建设打开新思路拓展致富路


股票融资操作:撬动财富杠杆,玩转资本市场


道指跌超450点,沃尔玛财报指引疲软重挫65%


富奥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车用U形流散热器及车辆”


校立咨询:人民币汇率简析(3月29日)


“特朗普币”暴跌!苹果公司评级遭下调


大学教师黄灯5年家访,看清二本学生与家庭的坚韧和勇气


完美世界发财报:2022年上半年逆势增长


游客住进市民家 暖心之外更需盘活资源_旅游_宣恩县_恩施


配资推荐:谨慎选择,稳健投资,成就财富梦想!


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玩转杠杆,成就财富梦想?还是步入财务深渊?


配资的保证金安全:玩转杠杆,稳住你的财富
